2021年,深圳前海推出75項制度創新,累計達到685項。
廣東省政府日前表示,2021年,前海合作區本地及港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6%,港資企業占實際使用外資的90%以上。目前,前海合作區注冊港資企業1.19萬家。
廣東省政府新聞辦4月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,重點介紹“雙區”建設成果。會議稱,自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》發布以來,深圳部署制定了203項具體實施方案,全市上下著力推進前海改革開放全面深化,實現了良好開局。
目前,深圳在推進前海合作區建設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:
扎實深化深港合作
20
21年,前海合作區本土及港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6%,港資企業實際使用金額占前海實際使用外資的93.8%;與香港中華總商會、香港工商聯等11個工商聯開展合作,進一步完善與香港的合作交流機制。
支持港資企業拓展發展空間,出臺產業集聚、金融產業等政策,按一般支持標準的1.2倍執行;促進粵港澳青年交流交往,建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北區,拓展創業空間至13.9萬,新孵化創業團隊87個;前海青招計劃港澳地區共有1498個崗位。
推進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,深圳機場衛星廳已投入使用,深圳至大連城際、廣州至東莞至深圳城際(深圳機場至前海段)開工建設,深中通道和機場三條跑道加快建設。
加快建立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實驗平臺。
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,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港口媽灣智慧港開港;前海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擴大到5大類30項,2021年減稅23.6億元。
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,國家(深圳前海)新型互聯網交易中心已投入試運行。
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,啟動前海港澳e站建設;德勤的評估顯示,前海的營商環境排名全球第一。
創新合作區治理模式,編制前海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。
加快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
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,實現港澳稅務師等16類專業人員只需備案即可執業。
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。全國首批本外幣銀行賬戶、大灣區首批“跨境財富管理”業務在前海實施。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簽約入駐金融機構161家,其中港資外資占比30%。
提高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,前海深港國際法律事務區開建,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成立。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,建設前海國際人才港,一站式提供451項國際人才服務。
統計顯示,2021年,前海合作區GDP同比增長10.5%,稅收增長15%,關區進出口總額增長20.28%。啟動了75項制度創新,總數達到685項